記者 陸成寬

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,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鈦材料。該材料可以在光照下分解塑料,在不用酸堿溶液預處理塑料的情況下,其分解塑料袋、保鮮膜等常見塑料的效率比傳統(tǒng)材料提高了幾十到上百倍,創(chuàng)造了中性條件下塑料分解效率新紀錄。更重要的是,該材料分解廢塑料后所得產物中有四成為乙醇。相關成果發(fā)表于《自然·通訊》。

塑料廣泛應用于包裝、醫(yī)療、航空航天等各領域。然而,目前全世界塑料垃圾總量已達到64億噸,嚴重威脅環(huán)境安全和人類健康。如何處理這些廢棄塑料,已成為全球難題。在此背景下,光催化分解塑料技術受到關注。該技術能通過光照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,把廢棄塑料變成有用的化工原料。

二氧化鈦是一種常用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,在光照下能產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羥基自由基。這些羥基自由基就像“分子剪刀”,可以剪斷塑料的分子鏈!暗,羥基自由基存在明顯短板:它們的存活時間僅有億分之一秒量級,有效作用范圍僅10—100納米。短壽的自由基難以有效抵達塑料制品表面!闭撐耐ㄓ嵶髡、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劉崗說,因此人們不得不先用強酸或強堿溶液對塑料進行腐蝕處理,但這一預處理環(huán)節(jié)消耗了整個降解過程85%的成本。

在這項研究中,科研人員突破傳統(tǒng)思路,通過給二氧化鈦披上一層“防水戰(zhàn)甲”,成功讓它漂浮在水面上。相較傳統(tǒng)二氧化鈦,可漂浮二氧化鈦有兩個新功能:一是讓陽光、氧氣、光催化材料和塑料實現(xiàn)零距離接觸,突破了原本光催化材料與塑料間的接觸屏障;二是可以利用壽命更長的超氧自由基,其壽命長達1毫秒,能充分切斷塑料分子碳鏈。

編輯:馮方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(lián)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