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

官方多次提及的“適時降準降息”,終于落地。

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(fā)布會上,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宣布,央行降準0.5個百分點,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,并降低政策利率0.1個百分點。

降準降息還只是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的一部分。潘功勝同時表示,將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.25個百分點。有網友算了一筆賬,以貸款100萬、等額本息30年計算,公積金貸款利率從2.85%降到2.60%,利息直接少還近4.76萬元,月供能省132元。

消息一出,市場情緒瞬間被點燃。今日A股高開,收盤三大股指全線飄紅。

央行此番安排,對每個老百姓的“錢袋子”以及市場會帶來哪些影響?

兩個貨幣政策“大招”聯手

自去年下半年開始,降準降息就成了市場上的熱門話題。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,“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,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”“適時降準降息,保持流動性充裕,加力支持實體經濟”。

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,著眼于應對外部環(huán)境變化,穩(wěn)定國內宏觀經濟運行,貨幣政策開始在數量型政策、價格型政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三個方向全面發(fā)力。這是對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的具體落實。

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分析稱,政策利率下調0.1個百分點,7天期逆回購利率將從1.5%調降至1.4%,預計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(LPR)同步下降0.1個百分點,這將降低企業(yè)和居民融資成本,提振企業(yè)投資和居民消費,進一步增強經濟發(fā)展韌性,夯實內生增長動力。

此次降息不僅政策利率下降,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、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也一同降低。
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后續(xù)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存款利率預計也將同步下降。這表示逆周期調節(jié)力度加大,體現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立場,是當前支持穩(wěn)就業(yè)、穩(wěn)企業(yè)、穩(wěn)市場、穩(wěn)預期的有力舉措。

降準方面,此次安排分為兩部分:一部分是針對大型銀行和中型銀行降準0.5個百分點,可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;另一部分是完善汽車金融公司、金融租賃公司存款準備金制度,階段性將其存款準備金率從5%調降至0%。

市場分析人士指出,此次降準能優(yōu)化市場資金結構,減少短期資金操作,增加中長期資金供給,還能打壓資金空轉套利。對汽車金融和金融租賃公司降準,能降低它們的負債成本,讓它們更有能力支持汽車消費和設備更新投資。

“這是繼2024年9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降準以來,兩個貨幣政策‘大招’再次同時出手,表明今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開始在穩(wěn)增長方向全面發(fā)力!蓖跚啾硎荆诋斍皶r點宣布降息降準,能夠有效激發(fā)企業(yè)和居民融資需求,擴投資促消費,提振市場信心,是當前對沖外部波動最有力的手段之一。

“關鍵一招”

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(wěn)

此次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調整范圍既包括新發(fā)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,也包括存量住房公積金貸款。利率下調后,新發(fā)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將執(zhí)行新的利率,此前已發(fā)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,利率將在2026年1月1日起下調。

業(yè)內專家指出,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,是央行推動提振消費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的有力舉措。此前,中辦、國辦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》已提出“適時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”。

王青表示,在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.25個百分點帶動下,接下來商業(yè)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會有更大幅度下調。這將激發(fā)居民住房消費積極性,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,是現階段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(wěn)的關鍵一招。

他還強調,央行此次在結構性貨幣政策領域推出的政策措施較多,一方面體現了政策的精準性,同時也表明貨幣政策會堅守“適度寬松”基調,不搞大水漫灌。

貨幣政策還有充足空間

對于此次降息的影響,王青直言“不會給人民幣匯率帶來貶值壓力”。

他指出,過去一段時間的人民幣走勢已反復證明,經濟基本面而非中美利差才是決定人民幣匯率的最主要因素。

展望未來,王青預計,下半年央行或繼續(xù)實施降息降準!熬C合各類因素,接下來貨幣政策在‘適度寬松’方向還有充足空間,能夠為有效對沖外部波動、穩(wěn)定宏觀經濟運行提供關鍵支撐!

匯豐銀行環(huán)球研究大中華區(qū)首席經濟學家劉晶表示,此次降準和降息的幅度以及時間基本與市場預期符合。外部環(huán)境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,政策力度的增加、尤其各類宏觀政策的配合有助于我國經濟實現5%左右的全年增長目標。

編輯:吳海波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