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黃山8月15日消息(記者 周然 見習記者 劉浩)近日,一篇題為《我兒子生前所有的書都在這了,半價出售》的文章引發(fā)網友關注。8月13日下午,央廣網記者根據文中地址,在安徽歙縣古城找到了出售兒子書籍的當事人程玉蓉。

歙縣古城十字街程玉蓉家(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浩 攝)

程玉蓉今年77歲,身材清瘦,頭發(fā)花白,背有些佝僂,門牙掉了兩顆。她聽力不太好,需要湊近說話才能聽清,視力也較弱,出門需戴遮陽墨鏡。她住在歙縣古城十字街。這條悠長的街巷約兩米寬,兩旁是徽派建筑,既有商鋪也有住家。

程玉蓉(左一)向訪客介紹書籍情況(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浩 攝)

當天下午,陽光熾烈。程玉蓉家拱形門上的字樣“沈充藏書,全場半價,古城十字街33—1”在陽光下格外清晰。

進入程玉蓉家,先是一個小院,種著少許綠植,陰涼處堆積了不少青苔。穿過小院推門便是客廳。程玉蓉正在客廳前的桌子上整理售書賬目?蛷d約10平方米,旁邊的博古架上擺放著她和丈夫于鳴的合影。

于鳴(原名沈于鳴)已在十多年前因病去世。他曾擔任音樂指揮,后調至歙縣二中任音樂老師。當日,一位在程玉蓉家看書的七旬老人自稱是于鳴的學生。他告訴記者,于鳴曾為他們班排練音樂劇《王二小》,在縣城轟動一時!坝邙Q老師很有音樂才華,還會彈鋼琴!

程玉蓉和于鳴合影(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浩 攝)

兒子的書香遺產

于鳴和程玉蓉婚后育有一子,名叫沈充。

她告訴記者,沈充從小就非常聰明:兩歲時能背誦《雷鋒叔叔的故事》,家里來客人時,他會背著手完整背誦一個半小時;四歲時創(chuàng)作的兒童故事《小白兔歷險記》被安徽省一家知名出版社出版;十四歲時讀高一。在她記憶中,兒子酷愛讀書。

沈充在合肥一所高校讀研究生期間,經常向母親要錢。程玉蓉說,每月給他的生活費不少,疑惑為何花得這么快。她決定坐綠皮火車去兒子校外租住處看看,一進房間就驚呆了——滿屋子都是書,原來生活費幾乎全用來買書了。

沈充38歲那年生病,程玉蓉將他接回家中照料,直至今年3月底沈充去世,時年50歲。

“家里剩了約3萬斤書。我老伴搞音樂,我從事工藝美術,沈充喜歡研究文學。一家三口愛好不同,才攢下這么多書!背逃袢卣f。

穿過客廳往里走,是一座建造于十多年前的旋轉樓梯。鄰居詹躍華告訴記者,這個樓梯在當時就很時尚。沿樓梯上到二樓,樓梯兩側有兩個臥室,臥室里的書架上擺滿了書。

書友在程玉蓉家看書(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浩 攝)

愛書之人接力書香夢

當日,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和愛書者在此翻閱、購書。在浙江寧波讀醫(yī)護專業(yè)的20歲學生方曉娟,在社交平臺看到歙縣“沈充藏書半價出售”的帖子后尋訪至此。她關注了兩本醫(yī)學類書籍,準備下樓付款。

三樓布局與二樓相似,兩個臥室同樣擺放著許多書籍,包括外國學術專著以及國內的歷史、哲學等范疇的書籍。

一間臥室墻壁斑駁,一張小床上擺滿書(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浩 攝)

鄰居詹躍華告訴記者,沈充于今年3月26日去世。程玉蓉老人料理完兒子后事,便開始處理家中藏書。最初,她以4角錢一斤的價格將部分“雜書”賣給了廢品回收站,大約賣了一萬斤。

記者注意到,近兩周來,全國各地的游客陸續(xù)走進程玉蓉家看書、購書。目前,仍剩有不少外國學術專著類書籍未被買走。

程玉蓉不會使用智能手機,購書時,書友需要自備現(xiàn)金零錢。

程玉蓉說,這些書布滿了灰塵,她一個人顧不過來打掃,還望書友們別見怪。“兒子的心愿就是看書,我也年紀大了,希望把這些書轉售給愛書之人。”

編輯:劉暢司晨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(lián)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